序幕:2022年2月4日20時,舉世矚目的第二十四屆冬季奧運會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先導片中,一片雪花從古老的“阿勒泰墩德布拉克滑雪狩獵巖繪畫”中飄出,飛越千山萬水,飄落到鳥巢。最終在這片巨大的雪花下,來自阿勒泰的女孩迪妮格爾·依拉木江和另一名男運動員共同完成了全球矚目的奧運會點火儀式。人們驚訝地發現,冰雪故鄉與百年冬奧的浪漫相約,竟然是通過一片雪花完成的——
◎雪都阿勒泰最不缺的就是雪了!按通常說法,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都是雪季。這還不包括9、10月份的預飄期,5、6月份的延時期。在此期間,上天毫不吝嗇地撕棉扯絮,將苦心雕琢的雪花藝術品大把大把撒向山川、田野、草原、村莊、森林、河流……一霎時,天地渾然、蛇象奔馳,使人根本不相信,這些竟是由精美絕倫、纖巧玲瓏的雪花干下的事情。雪花也是花!它身披五彩、自散芬芳,每至“花季”,國內外游人有如蜂蝶迷卉,撲香而來。近年來,地區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認真落實自治區旅游興疆戰略,搶抓2022年北京冬奧會機遇,不因白色障目、不被純然迷心,大力發展冰雪旅游。刪繁就簡、追本溯源,一片雪花秀天下,探索著冰雪產業創新發展示范之路。 ——楊建英
?。劢鹕饺寺溲┒?,總書記語破堅冰]
“下雪了!”極普通的一句話,卻使人聽出萬端情感。所有料峭的故事開始布局謀篇,醞釀一冬的臺詞從一片雪花開始。
南方人聽了欣喜若狂,“梅花歡喜漫天雪”,多彩的南方平添一派純然;中原人聽了欣慰有加,“瑞雪兆豐年”,產糧大區誰不盼豐產多收;西北人聽了愁眉舒展,“千樹萬樹梨花開”,戈壁瀚海也能繁花似錦;唯獨阿勒泰人聽了冷漠淡然,有啥驚喜憂愁的,雪一落千年,司空見慣!金山人接受雪就是接受一種宿命——大家無暇欣賞雪的風情萬種,而是抓緊謀劃冰封雪埋下的生活料理、生產安排。
在牧區,牧民要驅趕牛羊馬駝等牲靈進入冬窩子,謂之“轉場”。所謂“冬窩子”,不是指具體的某個地方,而是游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區。從烏倫古河以南廣闊的南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邊緣,冬窩子無處不在。那些地方地勢開闊、風大,較之北部的氣候相對暖和穩定,降雪量也小,畜群能夠用蹄子扒開薄薄的積雪尋食枯草。
在城市,司機在落雪之前忙著為車更換雪地輪胎;供熱公司的員工奔忙于社區住戶,調壓試水、測溫收費;經營小滑雪場的老板,檢修雪靴、雪板、雪道,專等那些耐不住冬眠寂寞的年輕人,在簡陋的雪場揮霍青春荷爾蒙……一切都臣服于冰雪,逆來順受!這其中,最讓人感嘆的是那些開賓館、旅社的老板,他們早早關門歇業——一來客房沒裝暖氣,二來冬季也沒游客光臨。之后,在大雪圍城的日子里,或閑居品茶,或小聚搓麻,任由大雪“欺侮”、冰霜“蹂躪”。
不在冰雪中爆發,就在冰封雪藏中沉寂!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打破了囚困金山人千百年的白色夢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總書記的重要論斷,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綠色經濟指明了方向,阿勒泰人看到了光明!
?。劬\劃絕地反擊,弱雪花旅游當家]
5月,喀納斯的山花綻放了,額爾齊斯河的浪花翻滾了,阿勒泰人的心花怒放了!多年來,靠著這浪花與山花吸引了國內外大批觀光客前來游玩。旅游帶動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乃至資金流,金山人嘗到了甜頭。
旅游三態——觀光游、度假游、休閑游。雖然,觀光游是最低形態。但是,作為常態化發展形式,觀光游會長期存在,而且,也是本地旅游業的發展必需。畢竟,地處偏僻的阿勒泰需要五湖四海的游客相識相知。
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這種純觀光型旅游也有致命弱點。一是觀光旅游屬于短暫的一次性旅游,到一個地方進行觀光的游客基本不會再回去進行同樣的活動。因此,能夠將觀光型旅游作為長期市場定位的只有少數具備極有價值觀光資源、被旅游者所廣泛認同的地方才可以做到。對大多數地方而言,單純發展觀光型旅游顯然遠遠不夠。二是由于觀光型旅游的審美特性,這種旅游形式和經濟消費的關聯性最差,旅游者的絕大部分消費用于交通,地方開發觀光型旅游的經濟效益最低。三是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提出及其不斷深入貫徹落實,祖國各地生態越來越好,“青山隱隱,綠水迢迢”的景致遍天下,阿勒泰以主打環境生態觀光旅游牌的戰略還能持續多久?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旅游發展也是這樣?!袄嘶?、山花”兩朵花,阿勒泰人吃了幾十年,也到了吃不動、吃不好的階段。觀光者審美疲勞、從業者江郎才盡、謀劃者才思枯竭,阿勒泰夏季觀光為主的旅游形態似乎走到了絕地、盡頭。怎么辦?如何突破這些觀念局限、時間局限、區域局限,找到一朵新的“花”,阿勒泰人在思考。一朵雪花適時飄落了。它落在阿勒泰人的頭上就像蘋果落到牛頓的頭上,是的,雪花也是花呀!
冰天雪地是巨大的生態資源寶庫。阿勒泰既有保護完好的林海雪原,也有炊煙裊裊的民宿家園;既有澄澈幽藍的高山湖泊,也有動感十足的冰雪運動資源。聚焦生態與人文,2017年,借助冰雪大省——吉林省第三批干部人才援疆契機,地委敏銳提出了“以旅游業為主體,牽動一產、托舉二產”的發展思路,啟動阿爾泰山冰雪旅游大區規劃研究工作。一場“冰雪嘉年華,雪花秀天下”的精彩大戲上演了!發展冰雪旅游,具有極強的參與性、體驗性,涉及面寬、拉動性強、消費層次高,屬于強勁的“朝陽產業”;發展冰雪旅游,具有支撐新疆經濟長期增長、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團結、穩定少數民族群眾就業、加快疆內外多元文化融合、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夯實長治久安基礎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建雪都得天獨厚,推粉雪世間最佳]
說起阿勒泰的雪,世人都喜歡用“得天獨厚”來形容——得天,是指自然稟賦上蒼賦予;獨厚,是指文化積淀綿厚悠長。
自1993年國內滑雪專家首次提出“中國阿勒泰地區可能是世界滑雪發源地或發源地之一”以后,中國滑雪專家、考古專家等經13年研究、考察,根據滑雪運動特點、起源條件與人類早期狩獵生活的關系等,加之阿勒泰地區還保留著利用松木和馬小腿毛皮手工制作古老毛皮滑雪板的傳統,每年舉辦古老毛皮滑雪比賽等,確認新疆阿勒泰地域具備人類滑雪起源的一切基本條件。而隱藏于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鄉墩德布拉克一塊巨石自然形成的石窟內壁上的彩色巖畫,被確認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滑雪狩獵圖,專家由此推斷阿勒泰地區大約在一兩萬年前或更早時期就已出現人類滑雪活動,比北歐人至少早了幾千年。
一幅巖畫勝過一部史書!2006年12月15日,由中國滑雪協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西北大學、阿勒泰市人民政府聯合在首都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向世人莊嚴宣告:中國·新疆·阿勒泰是人類滑雪起源地!2007年1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給予認證。2015年,挪威、瑞典、芬蘭等18國三十余位滑雪歷史研究專家前來阿勒泰實地考察,并聯名發表《阿勒泰宣言》,認同阿勒泰地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滑雪地域。
阿勒泰人深刻認識到:冰雪本身只是一種不完全的旅游資源,只有賦予其文化的意義才能夠與社會產生共鳴,才能成為真正完整的旅游資源。在初步完成“人類滑雪起源地”論證這一“獨厚”的課題之后,又把目光聚集到自然稟賦的“得天”課題上。
有著“新疆北極”之稱的阿勒泰,地處北緯45度“黃金雪域”線,擁有與歐洲阿爾卑斯山區、北美落基山區等地域相似的冰雪資源。在阿爾泰山近3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冬季平均積雪厚度達1米以上,全年降雪期210天、積雪期134天。初雪早、終雪遲,雪季運營周期長達半年。而且,空氣質量高、體感溫度好、氣候風險低、氣象災害少,雪質佳、濕度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阿爾泰山的雪是被奉為雪中極品的“粉雪”。質地蓬松飽滿、松軟平滑、細膩如沙是滑雪愛好者的最愛。面對大自然如此恩賜,我們沒有等閑視之。在大興冰雪旅游的當下,面對滑雪的門檻越來越低——隨便找面坡、隨便買幾臺造雪機就能開滑雪場的現狀,強調冰雪品質及其所蘊藏的深厚文化,有助于弘揚冰雪文化,正本清源,規范冰雪開發起到立標示范的作用。冰雪文化有著豐富內涵,它影響著生活、孕育著超越、追尋著價值。加強冰雪物質文化建設、創新冰雪文化產業發展、弘揚冰雪精神文化價值,以此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雪都阿勒泰責無旁貸!
經過積極運作,2018年8月,全國氣候與氣候變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來自氣候、生態、環境、地理等領域的專家評審,一致認為阿勒泰市“雪都”氣候稟賦評價指標全優,符合國家氣候標志氣候生態類“雪都”評價標準,并于同年9月授予了“中國雪都”國家氣候標志。這是對全地區總面積約5750平方公里的優良等級滑雪資源區、總長度達1600公里雪道的共同肯定,這也是國家氣候中心頒發的首個國家氣候標志。 (未完待續)